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2:59 点击次数:151
1947年8月15日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为整顿东北防务,将原第53军扩编为东北第三兵团,司令部设于辽宁开原。该兵团以第53军(美械装备)为基干,配属第52军、骑兵第1军等部,总兵力约6.2万人,重点防御沈阳以北中长铁路沿线及开原、铁岭地区。司令官周福成(保定军校九期),兼任第53军军长,副司令官覃异之(黄埔四期),参谋长关邦杰(东北讲武堂)、蒋希斌(黄埔七期),政治部主任余纪忠(中央军校高教班),隶属东北行辕。其战斗序列如下:
第52军(军长覃异之兼,黄埔四期),辖:
第2师(师长刘玉章,黄埔四期):驻抚顺
第25师(师长胡晋生,黄埔五期):驻本溪
第195师(师长陈林达,黄埔五期):驻辽阳
暂编第58师(师长王家善,东北讲武堂):驻鞍山
第53军(军长周福成兼),辖:
第116师(师长刘润川,东北讲武堂):驻开原
第130师(师长王理寰,东北讲武堂):驻铁岭
暂编第30师(师长张儒彬,东北讲武堂):驻昌图
地方守备部队:
东北守备第一总队(总队长彭定一):驻四平,对外称第171师
东北守备第二总队(总队长毛芝荃):驻辽源,对外称第177师
配属部队:骑兵第1军(军长王照堏,东北讲武堂):驻郑家屯,辖暂编第1、第2旅
该兵团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沿中长铁路布防,屏障沈阳核心区,同时配合廖耀湘的东北第四兵团(驻铁岭)实施机动作战。陈诚推行“固定防区、重点防御”方针,要求第三兵团“死守开原、铁岭,确保沈阳北大门”。
1947年9月-11月,东北秋季攻势防御期间。9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后,第三兵团奉命收缩防线。第52军主力驻守抚顺、本溪,第53军固守开原、铁岭,暂编第30师守备昌图。周福成采取“据点联防”战术,依托铁路线构筑碉堡群,企图迟滞联军进攻。10月1日,参加威远堡门战役,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奇袭第53军第116师驻地威远堡门时,周福成急调暂编第30师驰援,但该师在昌图以北遭联军阻击,未能及时解围。此役导致第116师主力被歼,师长刘润川被俘,开原防线崩溃。10月中旬,联军大规模破坏中长铁路后,周福成被迫将部队撤至沈阳近郊。10月25日,第52军第25师在本溪以南遭联军第4纵队突袭,损失约800人,师长胡晋生被撤职。秋季攻势期间,第三兵团共伤亡约1.2万人,丢失开原、铁岭等据点,被迫退至沈阳外围。陈诚以“指挥不力”为由,将第52军军长覃异之调任青年军第204师师长,改由刘玉章接任军长。
1947年11月,为增强沈阳防御,东北行辕将第52军第195师(陈林达部)与第94军第43师(留光天部)合编为新编第5军(军长陈林达),划归东北行辕直辖。该军脱离第三兵团建制后,原由其负责的辽阳防务改由暂编第58师接管。此次调整导致第三兵团战力大幅削弱,周福成被迫将司令部迁至沈阳,依托城防工事组织防御。陈诚对周福成表示“沈阳存亡全系于第53军”,要求其“死守至最后一兵一卒”。
1948年1月2日-7日,参加公主屯战役。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冬季攻势后,新编第5军奉命由新民向公主屯推进,企图解沈阳之围。周福成奉命率第三兵团主力(第52军、第53军)沿辽河西岸策应,但因道路积雪、补给断绝,进展迟缓。1月2日,新编第5军进至公主屯地区后遭联军第6纵队阻击,至5日被合围。周福成虽派第52军第2师(刘玉章部)西援,但该师在辽中地区遭联军第1纵队拦截,未能突破防线。7日,新编第5军军长陈林达、第43师师长留光天、第195师师长谢代蒸被俘,全军覆没。此役是东北国民党军首个被全歼的军级单位,沈阳门户洞开。蒋介石电斥周福成“救援不力”,陈诚被迫引咎辞职,卫立煌接任东北行辕主任。
1947年10月7日,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为避免与关内第4兵团(李文部)番号冲突,将东北第三兵团改称第8兵团,司令部迁至沈阳。此次改编主要是为整合沈阳地区机动兵力,周福成仍任司令官,辖第52军、第53军、新编第5军(后被歼)等部,总兵力缩减至约4.5万人。原东北第三兵团番号撤销,其直属部队并入第8兵团建制。
历任司令官:
周福成(1947年8月15日-1948年11月1日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